華德福幼兒教育的必要條件             


                                                                     翻譯:Wendy媽媽


 


    有所謂的華德福幼兒教育「課程」嗎?有哪些特定的活動?


舉例:像是偶劇(puppet plays)或濕水彩(watercolor painting)


一定要放入課程內的嗎?是不是有一些特定的材料和教室佈置-


多層次的彩繪牆壁(lazured wall)、手工製作的遊具、自然的素材、蜜蠟蠟筆...


它們是華德福場地的必要成份嗎?


究竟是什麼?


讓華德福幼兒教育「華德福」呢?


 


 


Rudolf Steiner曾在不同的場合,提到教育及幼兒教育的必要條件,


他的話語照亮了他認為是基礎的觀念:





  本質上,沒有任何教育勝過於自我教育,無論在哪一種層次上。


這在人智學中,是以全然的深度去認知;



人智學基於人類投胎入世經驗的靈性調查,


是具有意識的知識。每一項教育都是自我教育,


身為老師,我們所能提供的就是讓孩子能有自我教育的環境。


我們必須提供最合宜的條件,經由我們的準備,


讓孩子能根據他們自己的命運,教育自己,


這是老師面對孩子必須要有的態度。


而這樣的態度,只有透過對這樣的事實的認知,才能夠持續成長。 


          
    (Rudolf Steiner, The Child's Changing Consciousness)


因此,幼兒教育的重要元素,確實在於教師,他們形塑並影響孩子所處的環境,


除了教室擺設、活動、每日的節奏,最重要的,


是透過教師自身特質的品質以及她與幼兒園裡的孩子、其他成人、家長、


幼兒園的每日作息及與地球的關係。   


 教師的這些品質,包括了外在與內在的態度與姿勢,穿越、滲透在幼兒園的場地,


並對極富模仿力的孩子,有極深的影響。這些經驗的結果,


會在孩子稍晚的年歲中呈現,透過人格特質、性格傾向、態度,


面對生命中的機會與挑戰。





    以這樣的觀點來看,幼兒教育需要成人持續的自我教育過程。



如果,我們再問一次,是什麼讓華德福幼兒教育「華德福」呢?


要尋找這個答案,並不強調往特定的活動、韻律、材料或教室佈置的方向著墨;


重要的是這些外在表徵,其實是由教師內在品質、態度、能力及老師的意圖,


所表達出的和諧。所有的這一切,都能帶來賜予孩子健康的效果,


無論是在當下或是在他們未來一生當中。


 





The Essentials of Waldor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Susan Howard)~()  

    Rudolf Steiner


在不同的場合談到,健康的幼兒教育,必須有下列的必要條件:


    愛與溫暖


 (Love and Warmth)


 


    環境的照顧與感官的滋養


(Care for the environment and nourishment for the senses)


 


    創造性、藝術性的經驗


 (Creative, artistic experience)


 


    大人從事有意義的活動,並成為孩子模仿的典範


(Meaningful adult activity as an example for the childs imitation)


   


 自由、具想像力的遊戲


(Free, imaginative play)


   


對童年期生命力的保護


(Protection for the forces of childhood)


   


 感恩、敬崇與好奇


 (Gratitude, reverence, and wonder)


   


 愉悅、幽默與快樂


(Joy, humor, and happiness)


   


成人照顧者行走在內在發展的道路上


(Adult caregivers on a path of inner development)


 


華德福幼兒教育的必要條件(Susan Howard)  ~() 


        
     生活在愛與溫暖的氛圍,以及周圍有真正好的典範足以模仿的孩子們,


就是生活在他們所需要的適當養份之中。


(Rudolf Steiner, The Education of the Child)





    遠勝於任何幼兒教育的課程法,愛與溫暖創造了發展的基礎。



這些特質是透過大人與小孩之間、孩子與孩子之間的行為、


以及幼兒園之間的大人們彼此間的關係姿態,表達出來。


換句話說,它們形成出幼兒教育的社群。


Rudolf Steiner拜訪第一所華德福學校的各年級教室,他最為人所知的,


常問學生的問題:”你愛你的老師嗎?


雖然我們不會問幼兒這樣的問題,但是我們可以自問下列的問題,


或是在輔導的對話中討論:



    愛與溫暖,是否存在於教室的氛圍中?


 


    在大人與孩子之間,愛與溫暖是用什麼樣的姿態表達?


    在孩子與的大人們,彼此的互動關係如何?


    營造愛的氛圍的存在障礙是什麼?


    教師面對不適當的行為(過度吵鬧、攻擊、干擾、矛盾),愛是如何被傳達?


    在一天當中較為不明顯,但也相當重要的是,


愛與溫暖的相同品質是否與教室外的同事、家長及社群有所關連:


    教師與家長之間的關係如何?


    教師在幼兒園裡,與其他同事及學校之間的關係如何?


    教師如何面對與其他成人之間的衝突與困難?


    孩子們是否被社群所圍繞,提供愛、溫暖及支持。





華德福幼兒教育的必要條件(Susan Howard)  ~()



環境的照顧與感官的滋養


    幼教老師的重要任務,就是在孩子的周遭,創造”


適合的物質環境"(physical environment)


這個物質環境必須以最廣義的想像概念去理解。


它不只涵括發生在孩子周遭的物質感官,


也包含了在環境中所發生的大、小事,所有孩子以感官可以領受的經驗,


從環境的空間之中,運作於孩子的內在力量。


這就涵蓋了所有道德或不道德的舉止,所有孩子見證到的有意義及無意義的行為。


(R. Steiner, The Education of the Child)


    早期的學習經驗與孩子的身體及感官經驗有著深遠的連結。


因此,室內及戶外的環境空間應該要提供給孩子可以主動自我教育


(avtive self-education)的滋養機會。


大自然中的戶外經驗,透過孩子的觸覺(sense of touch)


平衡覺(sense of balance)及自我移動覺(sense of self-movement)


提供了多元且統整的感官經驗。在大自然中的滿心歡喜經驗,


為孩子的安全感及歸屬感奠基。在室內,


當提供照顧的大人能夠將有意義、能被理解及和諧的次序帶入環境中,


孩子就能在無意識的情形下,從教室的佈置及物品擺設,


體驗愛、照顧、良善的美意及意識。


這些內在的品質提供了一個讓孩子發展的道德基礎;


這環境就被賦予了心性(ensouled),並極有滋養性。


大人形塑的不只是空間環境,也同時塑造一個時間的環境~


創造一個有愛、有活力的環境,


透過規律(rhythm)與重複(repetition)營造出有秩序的呼吸空間。


透過這樣健康的呼吸過程,孩子在他/她與世界的關係,能夠獲取安全感與自信。


 


在這兒,我們可以問:


    幼兒教育課程的環境是否提供秩序、關照、可理解以及具有意義的品質?


在外在空間的擺設及用品的置放,傳達了什麼?


    空間環境是否提供多元的機會,以滋養、經驗觸覺、


自我移動覺、平衡覺及生命覺等領域。


    每日的活動是否統整、交織在一股健康的流之中?


轉換時間儘可能地平順、無縫?


    空間中有讓孩子能進行活潑、快樂的體能活動以及向內的傾聽經驗?


有給大團體、小團體及個體各自活動的經驗嗎?


 


 華德福幼兒園~~ 三個基石


Beyond the Rainbow Bridge() 


作者: Barbara J. Patterson and Pamela Bradley


  作者以她們身為老師、家長及祖母的經驗,提出了三個基石的觀念,


做為養育健康、快樂和有能力的孩子的基礎。


 


第一個基石


瞭解孩子的發展,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就不會要求的太多或太少。


第二個基石


瞭解溫暖對孩子成長及發展的重要性,照顧孩子,


讓他們的身體能發展強壯的溫暖能力。


 第三個基石


覺知到生命的韻律為孩子所帶來的禮物~每日、每週、每月、


每年的生活節奏。


我深深以為,這三個原則是老師和家長們可以共同努力的方向,


我們可以省思:我們是否有揠苗助長的行為?


 (台灣社會的教學,通常處於”太過”而非”不及”!)


孩子的衣著是以他們的需求為中心嗎? 衣服的素材、


質料是否保暖、排汗、方便活動?


每天的作息是孩子能預料的嗎? 吃喝、遊戲、


休息的時間是在具有安全感的韻律節奏中進行嗎?


每個人都想當好爸爸、好媽媽或好老師,


""""之間是有一段距離的。


問一下自己,想一想! 我相信"三思"加上"行動"的大人們,


能更有智慧與力量,帶給幼兒真正的幸福!


Beyond the Rainbow Bridge()       


作者: Barbara J. Patterson and Pamela Bradley


 過去的人們,倚賴自然的節奏過生活,他們的生活自然會比較有韻律感。


他們認知到一年當中每天、每週、一季的韻律,支持著他們的生活所需。


本能上,他們也知道韻律節奏對人們的好處。


(例如:星期一是洗衣日,星期二是燙衣日…等等,直到週末。


像星期六就是烤麵包的日子,星期日上教堂、拜訪朋友、


為新的一週休息、儲備體力。)這樣的例行作息能給予孩子安全感。


同樣地,許多人將他們的工作編入有韻律的歌曲中,


像收穫的歌曲、划船的歌曲、鋸木頭的歌曲等。當人們與音樂的韻律一起工作,


似乎可以精省他們工作的力氣,這些歌曲也增強了工人們的力量,


讓他們的工作不是那麼煩悶。


 但是,我們看看自己的生活,其中有什麼樣的韻律節奏呢?


全自動的洗衣機和烘衣機,讓我們不用顧慮到一週的韻律,


隨時可以把成堆的衣物丟入機器中清洗。


孩子們也不再看到每日的工作從開始到完成的過程。


沒有人會想捨棄現代化生活的方便,但是這些生活的韻律節奏,


確實能帶給孩子安全感及生命的樣貌與形態。


 


 每天固定的用餐時間


 規律的上床時間


 睡前故事時間或睡前禱詞


 


       缺乏了生命的韻律,孩子就會像是旅行到不同時差的區域。


如果我們飛航跨越海洋,我們必須更能自覺地,


花時間去彌補時差及對內在生理節奏的干擾。


如果,我們沒有在家庭提供給孩子一致性的韻律節奏,


那就像把孩子放在不同的時差區域一般。一個缺乏韻律節奏的家庭生活,


讓孩子太早從童年夢幻般的意識中甦醒,這確實會縮短孩子的童年時光。


在缺乏韻律節奏下的生活,孩子必須竭盡所能地維持平衡,


她的能量也會超過自身極限,被過度支用。


      我們都知道身體的韻律節奏是健康或生病的指標,


醫生通常會檢查病人的內在韻律節奏系統:心臟、血壓、脈搏。


當病患的內在節律系統有任何不規律的現象發生,這可能代表某種疾病。


韻律節奏可以維持一個人的力量,就像在紅燈前停下的慢跑者,


她通常在等待燈號變換之前會原地跑步,不想輕易改變原本的節奏。


      


我們誕生在一個充滿韻律節奏的世界,這些無意識的宇宙韻律支持著我們,


像一週有七天、日出與日落、月亮的朔與望、季節的改變。


我們不必費任何力氣去創造這些韻律節奏,它們是來自於我們所居住的世界,


贈予給我們的禮物。而這禮物可以支持我們,努力為孩子創造有韻律節奏的生活。


當我們在家裡和學校提供給孩子規律的生活,


我們就幫助他們與自然的韻律建立強而有力的連結。


 


 


 


 


                                                                                                          大新  華德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仙女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